📝📝:AI 生成的科學論文首度通過同行審查|AI 科學家 v2 將導入加速科學界的研究由 AI 科學家(The AI Scientist V2)完全生成的一篇論文成功通過了 2025 年國際學習表徵會議(ICLR)研討會的同行評審過程1d ago1d ago
Published in資訊科技文化評論📝📝:品味的扁平化,60 年前就開始了|AI 時代的演算法推薦機制,如何進一步損害人們的品味和選擇?馬庫塞著書的年代是 1964 年,比切卡的書足足早了 60 年。然而,馬庫塞活在類比時代,切卡則活在數位時代,跨越一甲子的兩人卻觀察到了同樣的文化軌跡。4d ago4d ago
📝📝:中國復旦大學成功讓 AI 自我複製|是科技的新突破還是風險的警示燈?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對 Meta 和阿里巴巴的 AI 模型進行實驗,以確定這些系統是否能夠自我複製。研究結果顯示,在特定條件下,AI 確實能夠複製自身。Mar 21Mar 21
Published in光影筆記🎥🎞️📝《金孫爆富攻略》| 看似獨特,卻是華人家庭共享的祖孫情誼《金孫爆富攻略》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,看似只發生在泰國的單一個案,但事實上卻是每個華人家庭都會遇到的現況。Mar 18Mar 18
📝📝:AI 只用在娛樂、商業太過膚淺?|Palantir 掀起新冷戰的 AI 軍備競賽Palantir 執行長 Alexander Karp 在《The Technological Republic》中強調,美國和西方世界必須意識到,技術不僅是商業工具,更是維護國家安全和戰略優勢的核心資源。Mar 14Mar 14
Published in光影筆記🎥🎞️📝《艾諾拉》不是一部賣肉的電影|反而是灰姑娘卑微求生的日常寫照Anora 後續與俄國富家子弟 Ivan 私奔,心心念念想要離開原來的「底層生活」,縱身躍進花錢不手軟的贏家人生,兩個星期內就跟伊萬結婚。Anora 一心的追求終究只能是徒勞無功。Mar 11Mar 11
📝📝:當考古學者八字要很重嗎?金字塔都是外星人造的嗎?|考古大叔:進到考古現場才有反思的可能「要不要來考古現場看看?」 這是考古大叔最常說的話,對他來說,這些濾鏡可以增添考古的趣味,但唯有進到現場才有反思的可能。Mar 4Mar 4
📝📝:善於推理的 Grok 3 卻漏洞百出?| 神經科學家 Gary Marcus:增加 GPU 未必能增強AI 推理能力馬斯克最近推出了 Grok 3,聲稱其是「地球上最聰明的 AI」然而,神經科學家 Gary Marcus 實際測試,暴露了 Grok 3 的重大缺陷。Feb 28Feb 28
Published in資訊科技文化評論📝📝:人類世界的數據將在五年內耗盡|大量使用「合成數據」近親繁殖,讓網路空間成為大染缸合成數據並未能緩解數據缺乏的焦慮,隨著模型幾代的演算,生成的作品愈趨同質、失去多樣性;甚至,最後陷入模型自嗜的狀況。Feb 25Feb 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