📝📝:大型語言模型如何應用在神經科學的研究?|倫敦大學學院:經過訓練後的模型,準確率遠高過人類專家在測試中,大規模語言模型的平均正確率達到 81.4%,明顯高於人類專家的 63.4%。更重要的是,經過神經科學專業調適的模型,表現進一步提升。5d ago5d ago
📝📝:AI 寫的詩已經超越莎士比亞?|AI 在詩詞創作的領域,開始出現「比人更像人」的現象研究發現,參與者認為 AI 生成的詩為人類作品的機率,比真正人類作品還要高。開始出現「比人更像人」的現象Nov 22Nov 22
Published in光影筆記🎥🎞️📝 《餘燼》 電影短評|過去的歷史創傷,不該作為個人的復仇動機有感覺得出來導演(鍾孟宏)想要還原歷史的「真相」。但是,透過小莫(白色恐怖受害者的遺族),將過去所有的關係人串起來,其實真的稍嫌牽強。Nov 19Nov 19
📝📝:ChatGPT 奪走的不是寫作的能力|美國技術作家 Paul Graham:寫作,是對清晰思考的能力要求隨著科技的進步,我們正在目睹一項長久以來被視為基本的技能逐漸被淡化 — — 寫作。根據美國技術作家 Paul Graham的觀察,他預測: 未來會形成「會寫作」和「不會寫作」的社會Nov 15Nov 15
Published in資訊科技文化評論📝📝:人們越來越耐不住太久的歌?| 從 Spotify 的收聽數據發現流行歌曲的「抖音化」現象因為 Spotify 的推薦機制,當代歌曲的副歌都有往前的現象,甚至,現在歌曲的時長也正在縮短。Nov 12Nov 12
Published in光影筆記🎥🎞️📝《懼裂》| 導演親解電影符號、隱喻:為什麼走廊是橘色的?浴室的象徵是什麼?怪物代表個人的解放嗎?本篇整理導演針對《懼裂》電影的重要象徵以及隱喻,Coralie 解釋,包括: 為什麼走廊是橘色的? 浴室的象徵是什麼? 怪物代表個人的解放嗎? 結尾的清掃車是必要的嗎?Nov 8Nov 8
Published in光影筆記🎥🎞️📝《荒野機器人》| 一個學著當媽媽的 AI 如何回答:我是誰?從哪來?該去哪?《荒野機器人》將羅茲設定成一個只為了完成工作目標的機器人,在照顧亮亮的過程中,羅茲也逐漸以自身的行動回答:我是誰?從哪來?該去哪?Nov 5Nov 5
📝📝:不存在的堡壘、畸形的手部、七趾的腳|AI 生成的內容正在汙染維基百科一群 Wikipedia 編輯組成了名為「WikiProject AI Cleanup」的團隊。目標是清理未經引用文筆拙劣的 AI 生成內容,以保護這座全球最大的資料庫,避免受到錯誤條目的汙染。Oct 31Oct 31
Published in光影筆記🎥🎞️📝《誰偷了垃圾桶》| 從貪瀆腐敗的社會中意外萌生的私刑正義《誰偷了垃圾桶》將劇中設定成接受賄賂的印度社會,或多會少也反映了印度的現狀,也因此馬哈拉賈以及瓦拉達拉傑督察,兩人之間的正面與負面行動反而能相輔相成。Oct 29Oct 29